抢占AR HUD市场先机,锐思华创发布两大重磅产品
发布时间:
2021-06-01

作为智能座舱和ADAS融合的典型代表,AR HUD进入了规模化的量产周期,并且正在成为争夺下一代智能座舱市场主动权的入口之一。

现阶段,包括大众汽车纯电动ID系列车型、奥迪Q4 e-tron等都将搭载AR-HUD产品,同时一汽红旗、长城哈弗等车型也开始陆续推出搭载AR-HUD方案的新车。

按照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国内新车HUD(主要是W-HUD)搭载量为28.51万台,2020年则增长近1倍至58.01万台。其中,AR HUD市场已经启动,部分厂商开启了小批量前装出货。

例如在《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发布的HUD抬头显示供应商TOP10榜单当中排名前三的锐思华创,其AR HUD产品已经与某主机厂签署千万级技术定点开发合作项目,预计2021年完成装车。


抢占AR HUD市场先机,锐思华创发布两大重磅产品

抢占AR HUD市场先机,锐思华创发布两大重磅产品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预计,W-HUD搭载率将进入快速上升通道,到2023年前装搭载率有望提升至20-25%,同时AR HUD的大规模量产也有望从2023年前后开始。

如此,一大批国内外HUD厂商纷纷抢先布局AR HUD产品,并且加快AR HUD技术的量产导入。


一、市场争夺战打响

“传统的车载HUD存在交互性差、显示信息少等问题,因而HUD在功能及体验上被认为十分不足,但HUD与增强现实技术(AR)相融合后将会是一个具有前景的技术路线。”锐思华创CMO袁博表示。


抢占AR HUD市场先机,锐思华创发布两大重磅产品

抢占AR HUD市场先机,锐思华创发布两大重磅产品


锐思华创CMO袁博

因此,近几年国内外HUD厂商都在布局AR-HUD产品,这其中不仅包括松下、新浪旗下微博公司等巨头企业,还有一大批初创公司。

AR-HUD的市场争夺战已经提前打响。

《高工智能汽车》获悉,如果想真正呈现完美的增强现实(AR)或者混合现实(MR)的效果,FOV甚至要高达20度,这样才能覆盖车外的所有车道和所有的POI。

这其中,最为困难的是在大幅度提升FOV的同时,做到亮度、功耗、体积等的平衡,这是一项非常高难度的工作。

目前,行业内用于AR-HUD的四条基本技术路线,分别是基于TFT、DLP、LBS或者LCOS激光技术,还有一种是全息投影技术。

其中,TFT、DLP技术路线是目前行业的主流应用技术,但却存在一系列的优缺点。例如DLP光源模组方案成本较为昂贵且体积较大,而TFT模组则面临一系列可靠性的问题。

袁博表示,市场上大多数的HUD解决方案的FOV集中在4-10度,VID影像距离普遍在2-7米之间,从而造成用户体验无法达到预期的真实AR驾驶体验效果,以及无法在多车道的城市交通环境中提供有效且精确的辅助驾驶功能,难以切实地保障驾驶者的生命安全以及提高驾驶体验。

作为AR HUD市场的一匹黑马,锐思华创采用自主创新的OpticalCore®光核引擎将显示提高到了新高度。相比一般的TFT或DLP方案,锐思华创的AR HUD方案大幅减小了系统体积、降低了功耗、增大了FOV与VID等产品性能。

与此同时,锐思华创在软件上面还提供AR Generator®SDK软件开发套件,包括核心数据融合、图形渲染引擎和与导航地图API接口、算法与UX的有机融合。针对用户所设定的应用场景,通过灵活的接口方式将HMI图像及动态效果进行渲染,从而形成良好的AR驾驶的视觉效果。

在4月19日开幕的上海国际车展期间,锐思华创重磅发布了Tri-Lane AR-HUD以及Superior W-HUD两大系列产品。

其中,Tri-Lane AR-HUD产品采用了锐思华创独有的OpticalCore®光核引擎与光萃微晶格专利技术,彻底摆脱了AR-HUD中挡风玻璃对PVB楔形膜的依赖,并且视场角达到23°*5°(@900mm eye-relief),VID 15m~无穷远,可以实现AR导航、ADAS预警融合等功能。


抢占AR HUD市场先机,锐思华创发布两大重磅产品

抢占AR HUD市场先机,锐思华创发布两大重磅产品


“锐思华创AR HUD实车Demo已经完成了一轮HMI更新,结合AR Generator SDK的渲染引擎,界面的导航信息将从2D层面到3D层面穿透。”袁博补充表示。

同时,装载有锐思华创AR-HUD的Demo样车已经完成第二代OpticalCore®升级,并完成了路测超过1年,能够呈现多层级的HMI交互信息以及提供包括AR导航、FCW、PCW、LDW等ADAS功能与附近POI服务。

而Superior W-HUD,能够减轻挡风玻璃对PVB楔形膜的依赖,意味着车厂客户不再需要购买昂贵的挡风玻璃,就能够将配置HUD的产品配置到目标车型上。

很显然,从产品的各项参数及性能来看,锐思华创在HUD领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优势。


二、如何抢占下一波红利?

众所周知,虽然2021年是AR HUD前装量产的元年,但这项技术在量产化道路上仍然存在诸多的技术难题,包括可视场角、距离、光路与图像处理技术等。

例如,传统HUD设备的显示信息无法与道路进行贴合,同时驾驶员在观察时需要眼球重新对焦,容易形成视觉疲劳等痛点。

这其中,还有最为重要的就是成本问题。

袁博介绍,锐思华创的AR HUD具备实景导航、安全驾驶和交叉路口提醒等重要功能,在未来AR HUD取缔了实体仪表盘和中控屏后,不仅能够大幅提高驾驶安全性,还能够实现车辆上万元成本的下降。

“锐思华创AR HUD落地并不是单纯产品的落地,而是整个智能座舱围绕AR这样的HMI核心交互窗口的落地。”袁博表示,这需要整个生态的深度合作及共同推进。

锐思华创成立于2019年,虽然成立时间较短,但其在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印度等地拥有强大的研发团队,已经掌握了核心的光学技术和量产Know-how,在AR-HUD光学系统及零部件设计、OpticalCore®光核引擎、AR Generator®SDK与AR空间矫正、显示算法以及平台化的软件系统架构等方面均掌握了核心技术与多项发明专利。

截止目前,锐思华创已经与多家国内外知名品牌车厂进行热烈洽谈,并且与国际主流Tier1企业进行了战略合作,未来将围绕AR HUD的智能座舱系统进行全面的数据打通,包括ADAS传感器系统、DMS传感系统、地图导航等领域。

袁博介绍,锐思华创提供的不仅仅是优秀的软硬件产品,还有更加先进的一些软件开发套件,帮助客户快速实现定制化功能与应用场景的落地。


抢占AR HUD市场先机,锐思华创发布两大重磅产品


抢占AR HUD市场先机,锐思华创发布两大重磅产品


根据《高工智能汽车》了解,锐思华创可提供AR Generator™生态软件系统,与高速图像识别能力结合,可不断嵌入独立的软件算法并实现安全辅助驾驶。

总体来看,锐思华创的AR HUD解决方案主要围绕上车成本、技术成熟度、生态软件三个方向进行发力,并且围绕AR HUD的智能座舱系统进行全面的数据打通。

实际上,除了在汽车领域进行布局之外,锐思华创还为客户提供应用于智能汽车、智能轨道交通、智能制造等行业的人机交互解决方案及裸眼AR相关产品。

例如在轨道交通方面,去年锐思华创与中国通号在智能轨道交通生态系统中达成了深度战略合作。锐思华创的AR HUD方案将应用于高铁驾驶舱内,不仅将会进入列车的前装市场,还将应用AR显示技术逐步升级历代动车组的DMI系统。

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数据显示,日本精机、大陆集团、电装三家传统HUD厂商占据着2020年中国HUD上险搭载量的前三名,合计占有市场份额的80%。

但是随着AR HUD的逐步渗透,整个HUD市场格局将发生重构,以锐思华创为代表的一批国产领先企业也有望在这场群雄争霸赛当中异军突起。